小小益生菌除了增加免疫力,竟还能护肝?谈到益生菌,通常最直接会想到改善肠道机能、减少过敏反应等好处。过去也曾有实验指出,由于肠道有“第二大脑”之称,益生菌可以藉由重整肠道菌群,再透过肠脑轴线影响情绪而减缓忧郁的症状;近期又有一项来自义大利的研究发现,益生菌竟然还可以藉由改善肠道菌群,再透过位于肝、肠之间的“肝肠轴线”,进而减缓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严重度。脂肪肝又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
虽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族群中,有8-9成的病人为单纯的肝脏脂肪堆积,不过须注意,约有1-2成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会合并肝脏发炎,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若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表示除了肝脂肪变性之外,肝细胞也已经受到损伤,之后可能演变成肝硬化、肝衰竭甚至恶化成肝癌。想要逆转非酒精性脂肪肝,究竟除了从改变饮食习惯及锻炼身体着手,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研究:补充特定益生菌可影响肝脏代谢,减缓脂肪肝严重度根据一项来自米兰大学一般病理生理学与移植学系(Department of Pathophysiology and Transplantation, 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Milano)的马里卡?梅罗尼教授(Dr.Marica Meroni)及其研究团队所进行,并发表在《营养学期刊》(Nutrients)的研究指出,适量补充特定益生菌,似乎可以藉由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以减缓脂肪肝的严重度。
研究人员指出,当肠道菌群失衡,可能会导致肠道衍生的细菌和内毒素进入肝肠轴线,可能进一步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 LF)、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LC),甚至是肝癌(Liver cancer)的发生。
肠道微生物可经由“肝肠轴线”影响肝功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
在实验喂食进行4周后,研究人员发现小鼠的胰岛素敏感度、总脂肪酸的含量,以及小鼠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的数值皆有改善。
当怀疑是否有脂肪肝时,除了利用超音波扫描,另一个方式即为生化肝功能检查,在生化肝功能检查中,若发现ALT的数值升高,则表示肝细胞受到伤害,甚至有发生坏死的情形。?那么,为何适度摄取益生菌可以有效的改善脂肪肝呢?对此,研究人员表示,原因可能与肠道、肝脏解剖构造的紧密连结有关。
事实上,肝脏与肠道之间存在着肝肠轴线(Liver-gut axis),肝脏与肠道可以透过肝肠轴线之间的门静脉(portal vein)交互作用,而门静脉会将肠道的衍生物送到肝脏,且来自肝脏的胆汁和抗体,也会回馈到肠道。
其中,胆汁酸(bile acids)为控制肠道微生物的关键控制物质。因此,若可藉由阻止肠道菌群及来自肠道的内毒素的分泌,似乎可以作为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方法。
想要远离脂肪肝,除了从饮食、运动着手以及改变生活作息等,似乎也可以藉由补充适当的益生菌,从维持好肠道菌丛的菌相平衡开始,以免肠道所产生的毒素透过与肝脏之间的肝肠轴线,而影响到肝脏的功能,甚至可能会造成其他更严重肝病的风险。